-
此中有人 呼之欲出: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
-
作者:宋蕾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采桑女 采桑女 词作 词作 描写 描写 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 燕子 燕子 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 小词 小词 春日 春日 生活 生活
-
描述:出身,从此便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三十岁时为翰林学士,四十二岁为参知政事(副相),五十二岁加同平章事(即宰相之职),一生仕途通达,衣食无忧,有“太平宰相”之称。晏殊生活的北宋太宗淳化二年至仁宗至和二年间,朝野安定,社会经济繁荣,生活无大的动荡,因此,他的词作多是在花前酒后即兴抒发性情,或感叹春愁秋恨、
-
情真意切 淡语婉曲:晏几道词赏析
-
作者:熊英 来源:时代文学(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词 晏几道词 小山词 小山词 婉曲 婉曲 黄庭坚 黄庭坚 晏殊 晏殊 叶嘉莹 叶嘉莹 花间 花间 词境 词境 红烛 红烛 主要特色 主要特色
-
描述:晏几道,字书原,号小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的词人,和其父晏殊并称"二晏",著有《小山词》。当同时期的苏轼、黄庭坚等词人沿着拓展词境的方向发展的时候,耿介孤傲的晏几道则仍按照晏殊所承传的"花间"传统,固守着小令的阵地,写那些令人回肠荡气的男女悲欢离合之情。正如叶嘉莹
-
情真意切淡语婉曲:晏几道词赏析
-
作者:熊英 来源:时代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晏几道,字书原,号小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的词人,和其父晏殊并称"二晏",著有<小山词>.当同时期的苏轼、黄庭坚等词人沿着拓展词境的方向发展的时候,耿介孤傲的晏几道则仍按照晏殊所承传的"花间"传统,固守着小令的阵地,写那些令人回肠荡气的男女悲欢离合之情.
-
浓郁的乡土风情:《本命年回想》与《端午日》对比赏析
-
作者:毛建初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风情 沈从文 民俗风情 端午节 民俗文化 风土人情 重要组成部分 刘绍棠 丰富内涵 独特魅力
-
描述:出壮观的赛龙舟场面,言语不多但却尽显其描绘地域美和风土人情之美的独特技巧。而被称
-
一部融实用价值与欣赏价值于一体的佳志——《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
作者:李雪梅 来源:新疆地方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欣赏价值 实用价值 赏析 图片 一体 图文并茂 地方志 《周礼》 志书 体例
-
描述:一部融实用价值与欣赏价值于一体的佳志——《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
风卷红旗过大关——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赏析
-
作者:回俊才 来源:政工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风卷红旗过大关——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赏析
-
吊古怀今 思深寄远——洪异诗《钱塘秋感》赏析
-
作者:苏永莉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瑰丽 王士祯 《随园诗话》 戏曲家 《牡丹亭》 诗人 太子 王妃 文学造诣
-
描述:云:“钱塘洪防思昇,……人但知其《长生》曲本,与《牡丹亭》并传,而不知其诗才在汤若士之上”,并以“逼真少陵”、“俱足千古”称誉其诗,朱廷鋐更以“风流直压李青莲”(《赠洪防思》)句相赠,其文学造诣可见一斑。
-
中岳风流去人未远:李瑞清书法赏析
-
作者:陈荣生 来源:中国书画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 艺术评论 汉字 现代
-
描述:中岳风流去人未远:李瑞清书法赏析
-
执鞭从后亦奋蹄:林景熙《鞍山斋记》赏析
-
作者:方建荣 陈晓晔 来源:电大教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景熙 山斋 马鞍山 形象物 爱国主义传统 诗歌创作 实用文体 宋元之际 杂记文 《周礼正义》
-
描述:以《鞍山斋记》为胜。全文如下:山于天地间为物峙。或盘如龙,或踞如虎,或仪如凤,或曳如龟,或巾而峨,或笔而锐,或笥而方,或盍,或旗,或旗,或印,形象物而名随之。昆阳滨海而县,诸峰自西南来,气势横逸,若万马之奔。距郭近一峰特耸,若勒回马首而顾其群,其旁起中伏,若马背负鞍,故名“马鞍山”。春时杖屦西郊,见云雾吞吐,花木纷披,宛然紫茸翠毛之饰,晃眩吾目。
-
纡徐而不烦 简奥而不晦——曾巩《墨池记》赏析
-
作者:吴应鏻 来源:语文教学阵地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纡徐而不烦 简奥而不晦——曾巩《墨池记》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