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19)
报纸(791)
图书(49)
学位论文(41)
会议论文(2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946)
地方文献 (101)
宗教集要 (29)
才乡教育 (15)
地方风物 (13)
红色文化 (11)
非遗保护 (8)
按年份分组
2014(302)
2013(96)
2012(124)
2008(135)
2007(109)
2003(46)
2000(33)
1985(20)
1983(14)
1930(9)
按来源分组
其它(99)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中国证券报(2)
南通日报(2)
燕赵晚报(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江苏画刊(1)
理论学刊(1)
书法丛刊(1)
艺林月刊(1)
名山胜会,友谊常新-天童寺举行日本元禅师得法灵迹碑揭幕法
作者:净慧  来源:法音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曹洞宗  天童  禅师  赵朴初  友谊  文化革命  名山  禅宗  白峰  中国人民 
描述:峰环倚,秀丽迷空,梵宇琳宫,庄严雄伟。不幸的是在“文化革命”中,这座被称为东南名刹的古寺,横遭浩劫,破坏
永难忘却的往事——访老革命家肖劲光、王首、李井泉、伍修权
作者:金春田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多领导骨干蒙受了不白之冤。反
唐千金婦人方與宋溫補學家治療月經病溫補袪瘀用藥之研究
作者:陳立德 陳榮洲 施慧瑄  来源:臺灣中醫醫學雜誌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千金婦人方  溫補袪瘀  陳自  薛己  張景岳 
描述:顯示,四位醫家調經思想,均以溫補為主。在用藥上,孫氏、陳氏均重溫經散寒,薛己與景岳則重溫補脾腎。惟薛己偏重調補肝脾;景岳則偏重溫補腎與命門,而辛溫散寒藥物已很少使用。至於袪瘀藥,孫氏常用破血攻堅藥,尤其善用蟲類藥,陳氏善施活血化瘀藥,尤其是對蟲類藥,已較孫氏減少許多;薛己與景岳則活血化瘀已甚少使用。此四位醫家治療月經病的方法,近代學者應用在痛經、不孕症、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孫氏用藥對器質性月經病具有顯著效果;而陳氏、薛氏、與張氏的用藥,在功能性月經病的辨證施治上,則各具有其特色。
刘乃宇华希伯世桢能光程振基任嗣达孙瑞璜方根生吴曾愈钱春
作者:暂无 来源:交通公报 年份:192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刘乃宇华希伯世桢能光程振基任嗣达孙瑞璜方根生吴曾愈钱春
己未四月朔集瓶斋作南园生日州何维朴新建夏敬观桂林张其锽嘉
作者:谭泽恺  来源:东方杂志 年份:191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己未四月朔集瓶斋作南园生日州何维朴新建夏敬观桂林张其锽嘉
德霖余玉琴合饰金山寺戏象:(六幅照片)
作者:哈殺黄寄 乐元可摄  来源:半月戏剧 年份:193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德霖余玉琴合饰金山寺戏象:(六幅照片)
独立东风看牡丹:士争版《牡丹亭》与传统戏曲的挖掘视角
作者:李智  来源:电影评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猎奇视角  猎奇视角  文化全球化  文化全球化  文化符号化  文化符号化  传统戏曲文化  传统戏曲文化 
描述: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受西方猎奇视角影响,传统戏曲文化往往会失去精髓,沦为干枯的文化符号.只有以中华传统丈化观照戏曲,在继承中发展创新,才能避免戏曲文化的符号化,保住戏曲的神韵与精髓,真正实现戏曲文化的全球化.
“媚俗”、“媚雅”时代中的“坚守”:梨园戏《三五娘》和青
作者:古大勇  来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五娘》  三五娘》  《牡丹亭》  《牡丹亭》  制作手法  制作手法  广告手段  广告手段 
描述:生存和发展之路,梨园戏《三五娘》可吸取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经验——采用"古典为体,现代为用"的制作手法和全方位"媚俗"、"媚雅"的广告手段。
大众文化时代下《三五娘》的改编和发展之路:以青春版《牡丹
作者:古大勇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众文化时代  大众文化时代  三五娘》  三五娘》  《牡丹亭》  《牡丹亭》  发展和创新  发展和创新  “戏曲剧种文化生态结构”  “戏曲剧种文化生态结构” 
描述:版《牡丹亭》的成功经验无疑对《三五娘》的发展和创新具有积极的参照启发意义。具体而言,《三五娘》可以从十个方面进行可能性的改编和创新。另外,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当戏曲剧种"外部生态结构
说文学作品中的“鬼”——兼评树荣的《鬼姐》
作者:连枝 詹世烺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古代文学  艺术成就  唐人传奇  蒲松龄  文学作品  清代小说  牡丹亭  小说月报  主要原因 
描述:在此书作者蒲松龄笔下,写了不少成功的孤鬼形象,那种“刻镂物情,曲尽世态”,“各出其情,状无所隐”(蒲立德《聊斋志异序》)的艺术成就,是此书具有历时不衰的引人魅力、久为人们所喜爱的主要原因。这些事实说明,以狐鬼为题材,或住作品中有狐鬼形象或情节,是不会妨碍作品获得成功的。因为它们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