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60)
报纸(906)
会议论文(84)
学位论文(48)
图书(29)
按栏目分组
地方风物 (1136)
历史名人 (777)
宗教集要 (148)
地方文献 (50)
非遗保护 (9)
红色文化 (5)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4(466)
2013(176)
2012(215)
2011(207)
2010(153)
2003(38)
2001(30)
1999(26)
1995(24)
1993(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75)
核地知与行(31)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
矿床地质(8)
科技信息(4)
广东化工(1)
科学时代(1)
四川建材(1)
科技广场(1)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矿田斑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及深入找矿
作者:邵飞 邹茂卿 何晓梅 李梅  来源:铀矿地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斑岩型铀矿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溶液来源  铀成矿作用 
描述:。成矿作用是斑岩成岩作用及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演化的产物,降温、减压、流体混合作用促使成矿流体中的矿质浓缩和沉淀。文章最后对矿田内斑岩型铀矿的深入找矿提出了建议。
铀矿田GPS 80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作者:朱国根 眭保平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GPS  基线  网平差  控制精度  点位误差 
描述:分析铀矿田原有的1954北京坐标系下的矿区控制网的现状,结合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相关指导意见,通过对用GPS重建矿区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控制网的实施,介绍建网的总体思路、施测方案、精度评定
矿田西部温热水分布规律及地温场特征
作者:饶贤华 周良卿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矿田  铀矿床  温热水  地温场 
描述:矿田西部邹家山、居隆庵及牛头山铀矿床的地质、水文地质和井温资料对比、分析研究,得出邹家山矿床温热水形成的主要条件,以及矿田西部地温场特征。
江西铀矿田围岩蚀变特征及其与铀矿化关系
作者:吴玉 周伟明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铀矿  铀矿  围岩蚀变特征  围岩蚀变特征  铀矿  铀矿 
描述:铀找矿勘探中重要的找矿标志和依据.
铀矿田流纹英安斑岩的厘定及与铀矿化的关系
作者:吴仁贵 余达淦 张树明  来源:铀矿地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矿田  流纹英安岩  流纹英安斑岩  同位素年龄 
描述:本文从地质产状、岩石学和同位素年龄等特征出发,对铀矿田的两套英安岩进行了厘定,指出流纹英安岩为溢出岩石,而流纹英安斑岩为浅成侵入岩石,两者系不同时期形成的产物.在时间序列上,流纹英安斑岩
铀矿田邹家山矿床钛铀矿赋存特征及成因
作者:王运 胡宝群 孙占学 李学礼 郭国林 饶明辉  来源:铀矿地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邹家山铀矿床  铀矿  赋存特征 
描述:矿充填于钛铀矿中。钛铀矿空间分布特征为:在横向上集中于含矿断裂中,垂向上随深度增加而有含量增多的趋势。钛与铀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钛铀矿矿化仅有1期,而沥青铀矿则为两期。钛铀矿成因主要为沥青铀矿交代含
铀矿田与斯特列利措夫铀矿田特征对比
作者:方锡珩  来源:铀矿地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破火山口  陆相火山岩系  构造  热液蚀变 
描述:度存在明显差异,这是两个铀矿田成矿远景不同的主要原因。
中科院院士涂光炽近日在铀矿田考察时指出:铀矿田值得
作者:户口  来源:核地知与行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质勘探  铀矿  火山岩  矿化特征 
描述: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原地学部主任涂光炽近日在铀矿田考察后与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科技人员座谈时指出,铀矿田值得加强深部探索研究。
赣中古代变质岩的首次确定
作者:胡恭任 章邦桐 王长华  来源:中国区域地质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变质岩  变质岩  递增变质带  递增变质带  十字石片岩  十字石片岩  Rb  Rb  Sr同位素  Sr同位素 
描述:地区变质岩划分为4个变质岩带,由南往北依次分布,构成典型的递增变质带。十字石的出现表明变质作用已达到低角闪岩相。获得十字石云母片岩及斜长角闪片岩RbSr等时年龄分别为719.7、727.6Ma
北宋神宗时期对熙地区的开发
作者:姚兆余  来源:开发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神宗时期  宋政府  弓箭手  黑河地区  开发措施  王安石变法  熙宁  森林资源  茶马贸易  军事防御 
描述:北宋神宗时期对熙地区的开发姚兆余一、开发背景公元11世纪初期,在我国西北辽阔的土地上,秦陇以西地区散居着众多的"种族分散,不相统一"①的吐蕃部族。北宋政府为了有效地同。酉夏抗衡,积极推行"联蕃制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