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朱熹论修辞的本质
作者:李士金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修辞  朱熹  《朱子语类》  文学批评史  一以贯之  四库全书  《楚辞》  文学观  陆九渊  理想主义 
描述:·文辞》中说: 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 噫!弊也久矣。① 程颐在《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中说: 作文害道否?曰:害也。凡为文不专意则不工, 若专意则志局于此,又安能与天地同其大也?②看这两位道学先贤对-味修辞作文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应该说片面性很大。但是如果处在实际的丰富复杂的社会中,他们的批评对于无视国计民生、专意夸饰文辞的舞文弄墨者而言,难道不具有针砭时弊的意义吗?片面的真理是掌握在他们的手中的!后来朱子为了解决修辞作文与社会目标的矛盾,一方面继承了他们对文之为文的终极目的的重视,另一方面又克服了他们在对待修饰文辞上的片面性。他说: 道外有物,固不足以为道;且文而无理,又安足以 为文乎?盖道无适而不存者也,故即文以讲道,则文 与道两得而一以贯之,否则亦将两失之矣。③ 道是包罗万象的宇宙、社会、人生之道...
鹅湖之会对朱熹和二陆的影响
作者:陶跃生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吕祖谦  鹅湖  陆九渊  黄宗羲  结局  学案  陈亮  学力  前见 
描述:亮书云:“子寿极有务实工夫。”(《东莱集》)朱熹致信吕祖谦说:“子静似犹有旧来意思。子寿言其虽已转步,而未曾移身,回思鹅湖讲论气势,今何止十去七八耶。”陆九龄死后,吕祖谦又致信朱熹说:“子寿不
朱熹和陆九渊的异同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世界本原  认识论  人性论  客观精神  伦理观  系列问题  知觉  封建伦理 
描述:鹅湖会上,朱熹指斥陆九渊太简,陆九渊指斥朱熹支离。这次争论主要集中在认识论上,但也表现了他们之间在世界本原论、人性论、伦理观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一、朱熹把独立于人的知觉之外的理(客观精神)作为世界
朱熹诗四首批注
作者:司苑  来源:人民教育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秦始皇  王安石  古代神话  中国历史  注释  五帝  六国  无产阶级专政  反动 
描述:六王——战国时代秦以外的六国(韩、赵、魏、齐、楚、燕)国王。⑤姑射——我国古代神话,有姑射山,上面有神仙。攀,攀登。到姑射山寻访神仙。这句诗讥讽秦始皇求仙。
朱熹眼中的“江西之学”
作者:王伟民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之学”  朱熹  学术形象  学术思想史  南宋时期  学术主张  陆九渊  弟子 
描述:象并不好。
象山是“临川文化”的杰出代表
作者:周琪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文化  象山  文化传统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文化特色  吾心即是宇宙  白鹿洞书院  精神家园  道德教育  传统文化精华 
描述:象山是“临川文化”的杰出代表
应当重视象山研究(代序)
作者:李国强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  历史唯物主义  优秀传统文化  封建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精神  研究历史  心学 
描述:应当重视象山研究(代序)
现代新儒家眼中的象山
作者:余品华 赖功欧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现代新儒家  直觉  直觉  心学  心学  成德之教  成德之教  象山学说  象山学说 
描述:刘藏山这一段是儒家内圣之学的最高峰;唐君毅则视学为尊德性致广大极高明之学滁复观认为要把握象山思想,必先把握义利之辨的总枢纽。
象山的唯心哲学(续)
作者:欧阳兰记  来源:晨报副刊 年份:192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象山的唯心哲学(续)
象山“两书”刍议
作者:曾子鲁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山  象山  《与辛幼安书》  《与辛幼安书》  《与徐子宜第二书》  《与徐子宜第二书》  公人世界  公人世界 
描述: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