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鬼戏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
作者:赵树春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价值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 汤显祖 聂小倩 封建社会 思想家 杜丽娘 窦娥冤 论衡 唯物主义者
-
描述:了,属于人的精气的思想,意识,行为也就消灭了,怎么会有鬼?这是从人的生命现象论证了鬼是不可能存在的。王充还从人的心理上加以说明,他在《论衡·订鬼》篇中这样说:“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惧畏鬼至;畏惧则存思(思想活跃),存思则目虚见(出现“幻觉”、“幻象”)。”这就是说世人传说的鬼,是人在病中或高度恐惧中所出现的幻觉、幻像,不是什么真
-
玉茗堂和汤显祖墓
-
作者:晓旭 来源:江西历史文物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 《牡丹亭》 公元 玉茗堂四梦 《紫钗记》 明神宗 太常寺 剧坛 书香
-
描述: 汤显祖是明代杰出的戏 剧大师,他与莎士比亚恰似两颗明星在东西方剧坛上交相辉映。 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1550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里。他字义仍,又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等。明神宗万历年间考中
-
叶宪祖和他的剧作
-
作者:郑闰 来源: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宗羲 戏曲家 东林党人 鱼玄机 汤显祖 阉党 民主思想 明末 魏忠贤 杂剧
-
描述:在明末戏曲家中,叶宪祖的名望、才学都很高。著名戏曲家吴炳曾虚心地请叶宪祖对自己的作品提出批评意见。另一戏曲家袁晋(于令)则是叶宪祖的弟子。叶宪祖在明末剧坛上可谓是“一代搴旗手”,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一叶宪祖(1566—1641)字美度,一字相攸,号六桐居士,又号桐柏山人,别署檞园居士,檞园外史,
-
漫说《红楼梦》中的戏剧
-
作者:凤生 于雷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作品 古典戏剧 汤显祖 天才 红楼梦 杜丽娘 画卷 爱情故事 人物形象 南戏
-
描述: 我们在欣赏《红楼梦》这一阔大斑斓的艺术画卷时,往往会被天才作家的博学多才所折服。曹雪芹用如橼大笔,描绘了封建社会末期纷纭复杂的生活,其文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整个小说,可以说是一座艺术的“大观园”,诗、词、曲、赋,谣、谚、赞、诔,灯谜、酒令、书启、联额,真是“文备
-
诗缠病与病缠诗
-
作者:范一直 来源:医药与保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郁达夫 史铁生 黄景仁 “穷而后工” 《我与地坛》 袁宏道 无关系 汤显祖 王安石 文学现象
-
描述:诗缠病与病缠诗
-
《西湖二集》与《牡丹亭》
-
作者:中文系89级学生 陈皆平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继承关系 明末清初 明清之际 四十年 明代社会 汤显祖 西湖 司命 封建时代
-
描述:《西湖二集》是明末的拟话本小说,在其中不少地方出现《牡丹亭》的曲文、宾白和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西湖二集》的作者周揖与汤显祖在思想上颇有相通之处。这一现象说明《牡丹亭》进步的反封建思想
-
气机:在情与梦游的畸人灵性背后——汤显祖的文学思想与理学文
-
作者:韩经太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文学思想 理学文化 唯情论 泰州学派 “梦” 玉茗堂四梦 畸人 王守仁 “理”
-
描述:气机:在情与梦游的畸人灵性背后──汤显祖的文学思想与理学文化的嬗变势态韩经太本文论题的确立,多少受到一些现实感受的激发──弥漫在大众化传播媒介里的泛化得不能再泛化的物欲情感,显然已推涌出现时代的“唯
-
简论沈汤之争中王骥德的本色论
-
作者:岑玲 来源: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骥德 本色论 汤显祖 戏曲创作 《西厢》 吴江派 临川派 《琵琶》 戏曲理论 学术论争
-
描述:。两派论争的焦点是戏曲创作中文辞与格律的关系问题。沈璟主张“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
-
略论王学左派对汤显祖思想及戏曲《牡丹亭》创作的影响
-
作者:许艳文 来源: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王学左派 程朱理学 莎士比亚 戏曲 封建礼教 王阳明学说 人文主义者 浪漫主义者
-
描述:明代王阳明学说的兴起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而王学左派对当时的思想界和文学界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戏曲家汤显祖所处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介绍,以探讨汤氏思想形成及《牡丹亭》创作的意义
-
邮票双曲——西厢记与牡丹亭
-
作者:孙少颖 来源:集邮博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邮票 封建礼教 绘画设计 故事情节 汤显祖 文学名著 发行 设计师
-
描述:《西厢记》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已是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